“自动化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标准学制: |
四年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801 |
专业门类: |
自动化类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一、培养目标
自动化“卓越计划”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需要出发,以通信行业为背景,以培养自动化高素质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加强工程师特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着重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具备从事与自动控制相关的技术研究、软硬件开发等的实践能力,在邮政、物流、工业通信等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预计在毕业5年后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运用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发现、研究、解决现实中自动化技术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2:有从事自动化领域及其相关行业的工程设计、运行调试、维护、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3: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动化领域工程管理能力,在专业团队中担任骨干或负责人角色,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作协调能力;
培养目标4: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培养目标5:能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
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信息产业和工业控制领域,在智能化、网络化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方面形成特色。以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控制网络、智能控制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综合控制能力。以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DSP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为核心,培养学生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工程模型、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具备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对自动化相关问题的分析。
1.2 具备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研究自动化技术问题。
1.3 具备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建模、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
1.4 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识别、表达和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能够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2.1具备自动化领域科技文献的检索、资料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2.2能够运用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控制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
2.3能够对自动化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专业基础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并能够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自动化的复杂工程问题,确定具体的研发目标,选取合适的技术路线或具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初步能力,确定研发方案,并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现实因素。
3.1 具备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备设计和开发能力。
3.2能够针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确立合理的研发目标和方案,在安全、隐私、环境、法律、文化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3.3 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开发、测试和评价,并具备用可视化、报告或软硬件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的能力。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利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展开预测与模拟,能够分析相应的数据、模型等信息,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技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研究。
4.2 能够结合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现代化工具,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和解释,得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特定需求,针对自动化工程实际问题,开发或选择适当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式和各种工具,使用现代化工具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自动化或控制技术领域主流的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查询、检索本专业科技文献、资料,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
5.2 能够使用和开发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5.3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熟悉自动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文化等知识,能够对工程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稳定、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保障及文化建设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自动化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6.2 能正确评价实际自动化技术相关项目对社会稳定、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保障及文化建设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资源、环境、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科学知识,并对自动化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出合理评价。
7.1 了解自动化及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
7.2 能够评价自动化技术与产品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 能够理解和评价自动化技术问题对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过程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及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8.2 具备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素养,能够理解自动化技术从业者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并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自动化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的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9.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9.2 能够在从事自动化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具备担任团队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3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具有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工程环境中进行应用。
11.1具备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1.2 掌握自动化项目与产品的设计流程和管理方法,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并能在实际的自动化技术工程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12.2 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PLC原理及应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导论。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标准学制: |
四年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801 |
专业门类: |
自动化类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一、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在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进行系统分析、工程设计、软硬件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后能达到的预期目标:
培养目标1: 能够综合应用数理、 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专业的知识,解决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2: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熟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具备在自动化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 运维、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本领域的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积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4:具有团队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合作能力,能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
培养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跟踪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保持职业竞争力。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
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信息产业和工业控制领域,在智能化、网络化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方面形成特色。以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控制网络、智能控制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综合控制能力。以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DSP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为核心,培养学生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表述。
1.2具备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研究自动化技术问题。
1.3具备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建模、工程分析等能力。
1.4能运用自动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自动化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问题进行表达和描述。
2.2能够运用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3能够运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文献研究获得的信息,给出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取合适的技术路线,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3.1具备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本领域相关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3.2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在社会、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技术路线,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具备创新精神。
3.3能够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价,完成系统设计。
4.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软硬件实验方案,对实验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数理、工程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4.2能够结合自动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制定合理的软硬件实验方案,按照研究需求采集实验数据。
4.3能用科学的方法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能够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1熟悉自动化技术领域常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建模工具、设计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工具,并理解其局限性。
5.2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或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工具,对系统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知识,对工程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稳定、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保障及文化建设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自动化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工程背景进行合理分析。
6.2能正确评价自动化技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稳定、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保障及文化建设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了解资源、环境、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政策与法规。
7.2能够理解和评价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自动化专业过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8.1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基本意义及影响,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8.2了解自动化相关领域的职业和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9.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9.2能够在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 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就自动化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多种方式清晰表达工程问题和个人、团队观点。
10.3能够阅读自动化领域相关资料,了解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工程环境中进行应用。
11.1具备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掌握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流程和管理方法,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在自然科学及自动化领域内不断探索,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进行知识更新,适应专业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12.1 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可持续自我提升的意识。
12.2能够针对个人及职业发展需求,主动学习自动化领域的新知识,持续进行知识更新,适应专业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PLC原理及应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过程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导论。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标准学制: |
四年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301 |
专业门类: |
仪器类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测量、控制与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测量与控制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预计在毕业5年后达到以下目标: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
2. 能够在测量与控制领域顺利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3. 具备独立和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
4. 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
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信息产业和工业控制领域,以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为主线,兼顾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信号检测、信号处理和虚拟仪器作为专业重点方向。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
1.1 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理论基础知识。
1.2 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的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3 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和通信与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1.4 能运用专业知识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备科技文献的检索、资料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2.2能够运用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分析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
2.3能够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专业基础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并能够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设计针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子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针对技术需求,确立合理的研发目标和方案,在安全、隐私、环境、法律、文化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3.2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开发、测试和评价,并掌握用可视化、报告或软硬件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的能力。
3.3 能在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决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研究。
4.2 能够结合测量与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选择研究路线和方法,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方案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和解释,得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对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测控系统与仪器领域主流的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网络查询、检索本专业科技文献、资料,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工具。
5.2 能够使用和开发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5.3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6.2 能正确评价实际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技术相关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理解和评价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评价测量与控制技术与产品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测量与控制技术问题对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及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8.2 具备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素养,能够理解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技术从业者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并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角色。
9.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9.2 能够在从事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具备担任团队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10.沟通:关注行业发展,了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就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10.3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具备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基本知识。
11.2 掌握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项目与产品的设计流程和管理方法,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并能在实际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工程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12.2 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精密机械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及应用、DSP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标准学制: |
四年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907T |
专业门类: |
计算机类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素质,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交叉知识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行政部门和教育单位等从事智能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交叉专业,是当今科技发展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以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为平台,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跟踪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感知与识别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智能信息系统软硬件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进行表述。
1.2 能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智能信息系统软硬件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将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用于推演、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工程问题。
1.4能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原理,识别和表达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等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表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2 能运用专业知识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检索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能运用工程知识及文献研究,分析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等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制定研发方案,完成系统、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安全、环境等因素。
3.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设计和开发能力。
3.2 能够针对技术需求,确立合理的研发方案,完成智能信息系统、模块的软、硬件设计,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安全、隐私、环境、法律、文化等因素。
3.3 对设计方案进行开发、测试和评价,可多种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毕业要求4: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展开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通过文献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和研究。
4.2能基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等学科理论选择研究路线和方法,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对多个子问题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至少掌握一种软件开发语言,能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
5.2 能使用和开发现代工具,对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模拟和分析,并能分析评价其局限性。
5.3 能开发用于建模、预测和仿真的软硬件系统工具,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备与本领域相关的社会、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6.2 能正确评价本领域工程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评价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技术的发展前沿和趋势。
7.2 能评价本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 能理解和评价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
8.1具有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了解国情,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2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具备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的能力。
9.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义务。
9.2 能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意见,具有担任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对专业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具备撰写报告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10.2 能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和交流沟通。
10.3 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具备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能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11.1 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理解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11.2 能将经济和管理知识用于实际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
12.1 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2.2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机器人控制、可视化系统开发、机器视觉、智能科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控制、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技术、DSP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深度学习应用基础、群智能优化算法、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标准学制: |
四年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601 |
专业门类: |
电气类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电气工程技术、电力自动化控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解决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本专业毕业生五年后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关注电气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 具有本专业领域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能够利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
5.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快速适应专业发展,具备创新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
本专业是工学电气类宽口径专业,基于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点,以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通信电源技术与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方向,强化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通信电源技术方向是本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专业发展方向,该方向将电气方向和通信方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西安邮电大学的特色。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问题。
1.1 具备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1.2 具备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3 具备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1.4 能运用专业知识对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分析。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备科技文献的检索、资料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2.2能够运用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分析电力系统中的工程问题。
2.3能够对电气相关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专业基础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并能够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3.1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3.2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对工艺设计、系统参数和设备指标进行计算。
3.3能够通过集成单元过程完成电力生产、装备工艺和系统管理的流程设计,并对流程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用图纸、报告、计算书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 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问题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专业理论,调研和分析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2能够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地开展实验。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气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电力系统领域主流的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查询、检索本专业科技文献、资料,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
5.2能选择、开发相关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并应用于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5.3能运用相关技术、资源和工具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了解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能够考虑实际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电电气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6.2 能正确评价实际电气工程相关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理解和评价电力系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系统工程发展方向。
7.2 能针对实际电气工程项目,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废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及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8.2 具备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素养,能够理解电气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并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胜任个人承担的角色任务。
9.2 能够在从事电力技术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具备担任团队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10. 沟通:能够对专业技术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晰表达,具备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10.3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环境下找到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
11.2具有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基本知识和决策能力,能够在不同利益冲突背景下找到合理/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12.2 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供电技术、通信电源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