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立银)7月26日至28日,由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西安邮电大学、《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主办,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在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立宁,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陇东学院院长辛刚国、皖西学院院长黄友锐、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波、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庆涛、中原工学院副校长瞿博阳,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理事兼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秘书长安冉,我校校长卢光跃、副校长巩红等出席开幕式。我校自动化学院院长赵峰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以“智能新时代 共筑新未来”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近600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最新学术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大会为相关领域人员搭建了一个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寻求全球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转化。

会场全景
开幕式上,我校校长卢光跃、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陇东学院院长辛刚国、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波先后致辞。
卢光跃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热门的研究与应用领域。西安邮电大学深度融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需求,深化学科专业智改数转,逐步形成了涵盖安全可控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所需的“感知-传输-智算-控制-安全-应用”专业链条。同时,聚焦6G、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邮政物流等重点领域,成立了智慧物联、智慧生态、智慧邮政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研究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立低空经济研究院、网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积极对接陕西省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链,以学科群对接产业群、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邮电大学校长卢光跃致辞

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致辞

陇东学院院长辛刚国致辞

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波致辞

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赵峰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我校副校长巩红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作题为《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技术、新一代能源技术、新一代服务技术组成。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颠覆性技术大数据与大模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作题为《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对社会安全的重要性,而农业机器人又是提升农业发展效率,促进社会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作题为《多模态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多网融合使机器人创新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从信息通信到具身智能的演变,由感知、控制、决策、交互于物理实体的具身智能是未来基础研究领域与垂直应用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立宁作题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助力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的报告,指出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传感结合形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机器人的共性技术在系统、操作、设计与人机交互方面需要持续攻关。机器人面临仿生、脑机接口、社交、机器人集群等亟需解决的前沿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巩红主持大会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作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作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作大会报告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立宁作大会报告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爱国,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攀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富春,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义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薛建儒,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教授、长江学者李治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喻俊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谋,天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清华,江南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栾小丽,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郑豪,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傅强等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人形机器人、机器人遥感技术、脑机接口、机器人操作系统、水下视觉感知、智能无人机系统等方面,分享了其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应用等。与会代表现场感受了“智能新时代 共筑新未来”的知识盛宴,同时也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爱国作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富春线上作大会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义先作大会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薛建儒作大会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教授、长江学者李治军作大会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奇作大会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谋作大会报告

天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清华作大会报告

江南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栾小丽作大会报告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郑豪作大会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兰作大会报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傅强作大会报告
大会还举办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论坛”“智能控制-智能制造-高端自动化论坛”“机器人-无人系统智能控制论坛”“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论坛”“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论坛”“人工智能与其它领域交叉论坛”等6个分论坛,共有90多场精彩报告,涵盖了从理论前沿到产业应用的广泛议题,深度聚焦了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方向,展现了各领域的融合创新路径和场景化应用方向。

联合主办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是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探索多渠道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多专业结合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方向、新路径、新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